制琴师:一把小提琴的音质从何而来

2023-05-10 14:56:27

本文首发于《云端》杂志2016年7月号

原题为《为了爱情学一门手艺》

文/黄敏,图/酱爆(hzjiangbao)




主角:李岩军 和他的师父诸华杰

职业:提琴制作师


1985年出生的李岩军,爱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今年,他的提琴制作师生涯进入第九个年头——越来越多的专业乐手找他做提琴的售后保养和调试。这是对他专业能力的最大肯定。

 

李岩军大学时的专业是应用心理学,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2007年,两个年轻恋人面临就业问题,也商量着如何能在一起。李岩军说,要感谢遇到了一个好岳父兼好师傅。“如果当初他们有一点反对,我和老婆也走不到一起。”

 

他的岳父名叫诸华杰,是曾获得“1992年第十届美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音质银质奖章的资深提琴制作师。在杭州,“华杰提琴制作室”是专业乐手和提琴教师心目中一个极有分量的存在。目前6个专职提琴制作师的人员规模,260平方的面积,不说在杭州和浙江,就是放眼全世界的同类工作室,这规模都不可小觑。

 

“那时诸师傅就说,你要不要过来杭州工作室试试看,能行,也是挺好的一份工作;如果不行也没关系,一年左右就能试出来了,再找工作也来得及。”李岩军说。他同意了这个提议,来到杭州。与大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就这样让位给了一门完全陌生的手艺。




木头和琴都是活的,

做琴的道理和交朋友如出一辙

 

一个周末的上午9点,位于浙大西溪校区东门的工作室内,围着工作围裙的李岩军,已经在工作台前乒乒乓乓地干活:用凿子切削琴马,从而让琴弦在面板上的高度更合适手指按压的力道。

 

一把纯手工制作的小提琴,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所有工序,其间还要不断调试。除了提琴的制作和售卖,提琴的维修、保养、调试占了一半以上的业务量。而这种后续的服务更考验提琴制作师的专业水平。受益于这些年杭州小提琴培训市场和专业乐团的蓬勃发展,制作室的业务量也在明显的上升通道中,大家忙得连每周的单休都成了奢侈。

 

李岩军的制琴师生涯始于2008年春节后,“做下来觉得还挺好,自己动手能力也还行。虽然没有音乐基础,但是耳朵还能听出一些东西。”这样过了一两年,他也觉得有点心虚,那时还没结婚,只靠两三千块在杭州生活,并非没有动摇过。“那时候跟师傅提出过,我自己出去单干。有过那么一年多的时间,其实是蛮挣扎的。”

 

三年以后,李岩军手上才渐渐找到做琴的感觉。头脑灵活的他还开了个淘宝店,卖乐器配件,补贴家用。“现在家里的生活费、房贷靠淘宝店没问题,年薪可以攒下来做其他投资。”

 

做提琴制作师,只有耳朵灵敏,方能辨别出弦音细微的变化,并达到一些专业乐手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是手巧之外的必备素质。

 

“把琴的外观做出来,其实并不难。但是希望这把琴有更好的表现力,然后把这个想法实现,其实是不容易的。有时候是想法在前,有时候是误打误撞,做了五六年之后,才觉得有点感觉。”

 

木头和琴其实都是活的。就像对待朋友,如果你按照同样的方法打交道,也许十个人中有五个能成为你的好朋友;但是如果你细心地经营,这十个人中可能有九个都能成为你很好的朋友。琴也是一样。如果按照教科书做标准化的处理,也许十把琴中有五把声音都还可以,但是感觉没有深交。

 

在他看来,制琴高手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懂得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把每一把琴的个性发挥到最大,并尽量规避可能的短板。

 

“比如这块木头的分值是一百分,你如果按照教科书上琴板的厚度、弧度做,四五十分是可以做到的;但你如果在教科书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感悟,做一些细微的改动,外行是根本察觉不到的,也许能提高到七八十分。”

 

当然,这种改动也需要师傅的点拨。“我把想法告诉他,他说,大体上对,然后这个地方再改一下。他毕竟经验丰富,全靠自己尝试还是会走更多弯路。



好材料,

只是一把好琴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做小提琴的材料,树种是统一的,背板、侧板、琴头用海拔3000到5000米之间带木纹的枫木,面板用云杉木。指板一般是用乌木,产地主要是印度和非洲,相比之下非洲乌木更好一些。琴上的四个轴,有些用乌木,有些用枣木,有些装饰效果。

 

枫木和杉木,不同的产地,特性会有点不同。一般来说,意大利北部地区、阿尔卑斯山一线的材料,相对来说是比较优秀的。中国四川和东北林场也出枫木、云杉,不过欧料的平均水平比国内产的要高,做出来的琴外观更干净,更容易出好声音,震动性更好,所以有人会指定要欧料琴。

 

这样的原材料,都要自然干燥十几年才能做琴。所以工作室常年储存着一些木料,等待自然风干到一定年头之后就可以用了。

 

而影响琴的声音,主要是共鸣箱的箱体。“好材料,只是一把好琴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主要看师傅对材料特性的把握。”国产料同样能做出很好的声音,只是欧料相对更好做一些。

 

欧料琴还是国产料琴贵?其实并不一定,只是欧料琴材料比较干净,外观漂亮一些,但最终还是看声音的综合表现力。

 

琴箱做好以后,油漆、装配、指板的修整等各个环节,都对最终的声音效果有影响。这是因为小提琴和许多乐器相比,“短板效应”特别明显。只要声音中某一块有短板,整把提琴的表现力就会失色很多。

 

选料、拼板、刮板、音孔音梁、合琴、随琴、刻头、装头、油漆、装配……每一个工序都需要尺寸严丝合缝,否则就给后续工作增加了难度。

 

诸华杰的提琴工作室,一年能做出二三十把纯手工的提琴,这样的产量在工作室中算是比较可观的。

 

制琴师当然会去听交响乐演出。但是,“我们和古典爱好者不一样,我们是去听声音的宽泛程度如何,表现力如何。比如谁用的琴是我们做的,去听听这把琴现在是什么状态。

 

听得多了,李岩军能感受出提琴声音中细微的状态变化。

 

不同的人,拉琴的力量不一样,呼吸不一样,体温不一样,这把琴长年累月在他的手上,有他的力量、感情注入进去,琴也会适应他。新的琴,声音总是比较毛糙。演奏员拉得好,保养得当,一把琴肯定会越拉越好,声音越稳定。





你的任何一道痕迹,

都代表你自己

 

提起好脾气的岳父诸华杰,李岩军的语气中满是感激和尊重。从开始到现在,他从诸师傅那里领工资的身份并没有变化,只是月薪随着手艺的提高而水涨船高。关系上的清楚,也给了他靠自己手艺和劳动赚钱的坦然。

 

“诸老师在传授手艺方面很大方,不是说非要三年才出师。只要他认为你水平达到了,有能力接受,他都愿意教你。比如小提琴的油漆,其实是比较核心的工艺,一般师傅是不肯传给外人的。但诸老师这块没有任何保留。”

 

对于徒弟们的自尊心,诸师傅也相当爱护。“我们做得不好的时候,他都不是直接批评。他会很顾及你的自尊心和面子,拐弯抹角地告诉你,这个地方不对。”

 

李岩军坦言,他还没开始做油漆,另外一个同事已经开始做了。“没做油漆的原因是太忙了,因为白天的业务接待占了很多时间。”他热情机敏的个性,曾学过心理学的背景,对于提琴制作流程的熟悉,都是他与客户打交道的优势。

 

这两年,诸师傅因为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分身乏术而不在店里的时候,也给了李岩军更多挑大梁的机会。“有些高端客户的追求是有点偏执的,这种调整更加细微,琴上的音柱稍微移动一点点,声音就有变化了。我以前对这样的客户是碰也不敢碰,这一两年来诸老师有时候不在,没办法,我只能厚着脸皮试试看。”

 

比如客户提出要求,高音似乎亮了一点,低音好像不够厚,他就靠着一点点移动音柱、琴马,试出来。“直到他说,可以了,就要这个声音。这个经验对我是太重要了。让我有机会和这些专业的演奏员去交流。至少我能听懂他们的要求并尽量达到,这对我是一种很大的鼓励。”

 

1992年,诸华杰就曾获得第十届美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小提琴音质银质奖章。他对李岩军更大的影响,在于对细节的认真。

 

早年间,诸华杰做了一把小提琴,卖给了一个在美国的杭州人。后来使用者不小心摔了一下,就把小提琴拿到一个美国制琴师那里去修。修完之后,这个美国的制琴师说,你方便给我这个制琴师的电话吗?我想订两把琴。这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个人做琴很认真,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毫不马虎。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诸华杰就这样获得了两把越洋电话打来的小提琴订单。

 

后来诸师傅常用这件事教育徒弟们:别以为别人看不见,你的任何一道痕迹都代表你自己,也代表这个工作室。这种细节本身不难,关键在于态度,认真对待,别马虎。如果发现工作室的提琴有做得不完善的地方,诸师傅是宁可不卖给人家,也要返工到自己满意为止。

 

每天,都有家长带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取琴、买配件。热情服务之余,李岩军不忘提醒:北方的琴到南方可能会有点水土不服,以后要注意随时过来调整;琴夏天千万别放车上,经过高温的琴不光修理成本高,而且价值会大打折扣;弓毛一年以内要换一次……

 

这个快乐而专注、看起来比实际还要年轻的小伙子,在提琴制作这门手艺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 云 端 》    

 是海航集团的唯一指定航机杂志,

也是一本生活美学杂志。




你可以在以下场景读到《云端》:

海航集团旗下——16家航空公司的机舱内,80余家星级酒店的数万间客房内,9家机场的贵宾休息室内,以及星级写字楼的阅览架上。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西洋乐器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