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影响合唱团音色的因素

2023-05-10 14:56:27

前  言

这是华裔青年指挥家波兰格但斯克音乐学院合唱指挥博士研究生魏昌慕巍老师根据自己多年来排练心得体会所写的。其中也包含了他在波兰给一些合唱团排练的经验。


(图为韩国济州合唱节期间魏昌慕巍老师与爱歌团员们交流)



文:魏昌慕巍    编辑:小辉



越来越多的指挥家,老师,开始注意到声乐技巧及其背后的科学对合唱的重要性。而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声乐学,声乐教学法和合唱排练技术。始终如一地运用这些知识,将极大地改善合唱团的声音。指挥和老师们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将所学到的声音技术运用在日常的热身和排练中,以提高团员的歌唱技巧。那么首先我们得明白,具备怎样的因素,才能称一个合唱团拥有了优秀的声色。


放松的歌唱方式


合唱团成员拥有良好的声乐技术的一个主要好处是:不用“过于努力”的去唱歌,更加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更放松的唱歌包括:

1,良好的姿势

2,适当的呼吸技巧

3,更好地共鸣,以唱出更加响亮的部分,而不仅仅是不断重复的努力

4,灵活的的元音控制,以减少唱高音时嗓子的紧张和压力



在我排练和参加合唱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好的合唱歌唱姿势无非有:肩部过于紧张,含胸,后背过于前倾,下巴抬的过高或过低。这是我们演唱时极力需要避免的。


关于歌唱中的呼吸,第一步便是吸气。吸气的原则是:无声且明显的吸气。如果吸气有声音,则表示着喉咙的紧张。而所谓明显的吸气,指的是要明显看到腹部的扩张,这意味着一个歌手正确的吸气。吸气完了之后,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的保持气息,腹部肌肉的收缩可以使腹部空间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横膈膜上升以及气体从肺中散出。因此,腹部肌肉保持紧张,是增强气息保持尽可能持久非常好的方法。


有了良好的歌唱姿势和呼吸之后,我们就可以准备好开始唱歌了。基本上来讲,我们的发声系统与管乐器非常相似。所有的管乐器产生声音都是因为通过气流的压力产生震动,然后产生一个又一个的共鸣。同样的,我们也是通过吸气来降低横膈膜扩大外肋间肌,使得到一个充足的空间来存储肺中的空气,然后运用自身的腹肌和肋间肌来产生一个肺部的压力,使得气压冲击声带,然后声带震动产生声音,这就是我们唱歌时,大致的一个生态系统


丰富的共鸣


大多数未受过训练的歌手,他们的声音中的共鸣有限。通过了解声音的共鸣并随着时间进行不断的练习,可以增强他们的的共鸣。从而使得乐团拥有更丰富的声音,同时也会带来更好的乐器合奏。此外,由于每个人的音色明显不同,每部作品的处理也不尽相同,所以好的共鸣在日后的合唱排练中,会使合唱团遇到的问题更少,排练更加有效。


想要增强共鸣,那么就得明白,共鸣是怎样产生的:


喉头:


由声带,肌肉和软骨组成,悬浮在舌骨上,所以也和舌头有所相连。这个相连的情况,也正好解释了为何演唱时,舌头的位置和紧张度对音色的重大影响。


咽腔:

咽腔的位置从会厌一直延伸到口腔后部,这个部分是发声然后产生共鸣最主要的腔体。


口腔:


这是另外一个主要产生共鸣的腔体,舌头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所以改变舌头的位置和形状,会影响到共振频率。同时,面部的肌肉组织也会影响到口腔共鸣的效果,只有在面部肌肉放松且稳定的时候,口腔才有能力将声带产生的声波进行反射,从而产生共鸣。


鼻腔:

鼻腔最主要的功能是让歌者发出鼻腔元音和辅音,对于大多数演唱要求来说,鼻腔产生不了共鸣,而且应该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因为鼻腔的关闭,可以使软腭放松。值得特殊说明的是,除了法语歌曲,由于语言发音的需要会用到鼻窦区域的共鸣,其他的英语和各种语言包括中文,鼻窦区域的共鸣都是没有必要的。原因是:当歌手在演唱时,加入了鼻窦共鸣之后,也许歌手本人会有神经或者身体上得到改变的感觉,但是对于听众来讲,却没有任何的区别,反而增加了歌手本身口腔内部肌肉的僵硬。1954年,英国指挥家David Wooldridge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团员们用棉花将鼻子堵住,得到的声音效果和加入了鼻音之后的效果是一样的。 1967年,美国的著名歌手William Vennard也证实了这个试验,他将他一半的头埋入水中,结果得到的试验数据也显示了声音是没有区别的。


“胸腔和头腔”:


所有的声道发声产生的共鸣,我们称之为腔体共鸣,但是所谓的“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却不在此类,因为头里面没有腔体,胸里面也没有空间,他们属于交感共鸣或者传导性共鸣的范畴。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当演奏小提琴时,琴弦的震动通过琴栓和手臂,传导至身体。同样的,声带产生的震动,传导至声带周围的肌肉,软骨,韧带,骨头。胸腔共鸣的来源是当演唱低音区的时候,我们可以感知到胸部的震动。事实上,这也是一个验证在低音区演唱方式是否正确的方法—当歌手用健康,自然且放松的发声方式演唱低音区旋律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这是达到平衡稳定的声音,避免呼吸急促紧张非常重要的方法。然而所谓的头腔共鸣,其实主要是在演唱高音区间的时候,鼻窦区域所产生的震动,所以并没有真正的所谓头腔部分的共鸣,最主要的是,在歌唱中,“头腔共鸣”所产生的任何震动,对于声音的共鸣是不重要且没有帮助的,因此,合唱排练中所涉及到的“头部共鸣”的问题,也是没有意义的。


更好的音质


良好的声乐技术,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共鸣,从而可以提高声音的质量。此外,音质更多的影响,来自于平时排练时,对于元音演唱方式的规定。元音的变化取决于三点:舌头在口腔内的变化,下巴张开的程度,以及嘴唇的形状。好的元音的产生,是决定音色质量的关键。每一个元音的产生都有着不同的方式,都取决于不同的舌头,下巴和嘴唇的位置。很多歌手会忽视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在演唱中,发完辅音时,会让自己嘴唇和舌头的形态仍然保持在这个位置,然而,就会导致在接下来的元音的发声中,使得元音的发声不完全不整齐。所以,明确元音的稳定发声形态对于一个合唱团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合唱团员有必要在日常的排练中使之成为自己的下意识行为,如果合唱团运用的元音发声方式得不到统一,则会导致合唱团音效的融合,甚至是音准的问题。


以下有3种元音,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1; 小心元音“U”


在发U音时,如果嘴唇“圆”的形态不充分的话,就会造成鼻音过多的问题。同时也得注意发U音时,口腔内部空间的充足,否则就会造成共鸣腔体不住的问题。

一些合唱指挥在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更好的元音U,会通过练习元音“O”,然后向元音“U”的过渡,因为从“O”到“U”的变化,仅仅只需要轻轻的闭合一点下巴,重要的是,要保持在过渡过程中,共鸣和音色的状态不要改变。


2;小心元音“i”


元音i 的发声,容易造成合唱团过亮的音色。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明确元音i的发音形态。在发i音时,口腔空间得接近于发元音U的时候的样子,然后舌头和嘴唇的形状以保证口腔腔体为基准的前提下,进行改变。


3; 小心元音“a”


在发出元音a时,会有一些团员误解为要尽可能的张大嘴。其实发出元音a的重点在于适当的降低下巴向后方微微移动,而不是过度的让嘴巴向前方张大。


更好的音准和灵活性


指挥家,老师和歌手都视良好的音准为最主要的一环。虽然没有哪个歌手故意要试图唱不准,但由于技术上的缺陷(例如,缺乏适当的呼吸支持,缺乏适当的声道形状)通常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然而,音准问题不是表达作品本身最终的目的;它是表达歌唱的一种手段。我们需要用我们不断练习过的良好的音准达到:


1,唱出不同的强弱对比

2,改变音色以更好地匹配作曲家的意图

3,健康地使用适当的发音技巧(连奏,断奏,跳音,颤音,花腔。)


对于个人和各声部来讲,音唱不准的问题,单单从物理角度来看待的话,造成的原因是:脖子,喉头,舌头的肌肉过于紧张呼吸过度或者缺乏不准确或者不充分的腔体空间。



指挥们在排练中消除这些音准问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保证每一个合唱团员用同样的演唱方式演唱同样的元音,这也是我们在合唱团热身阶段就需要开始进行相关训练的主要原因。如果合唱指挥们对某一元音的演唱效果有怀疑或者不够满意,那么,我个人的办法是在排练中:把相关乐段单独提取出来,分开每一个文字,问合唱团们相应的歌词应该用哪一个元音进行演唱(此时有必要听取合唱团的意见,不仅是因为这样可以刺激每个人去思考,同时也有益于合唱指挥本人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和新的思路)。达成共识之后,让团员们忽略辅音,单独演唱相应的元音,如果有必要,可以把各声部分开进行模唱。最后再和辅音合起来,演唱完整的歌词。


更好的音色融合


通常,合唱指挥们大部分时候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训练各个不同的声部,以达到一个平衡统一的声音效果,无论是初中或高中合唱团,大学的声乐专业的学生,还是业余合唱爱好者。如果一个合唱团,可以做到以下4点:


不断提高声乐技巧,

特别训练和关注元音演唱的整体和统一,

高音区对于元音细微变化的重视,

以及辅音的清晰且放松的发音。


这样,就可以在不牺牲个别合唱团员音色独特性的同时,创造出一个非常统一的合唱团混音效果。


合唱音乐的融合度,取决于声部中相同质量的音色,把分开的声音结合在一起,使之变成一个整体统一的音色,声部就融合了。混音的标准在于:当合唱团歌唱时,在这个统一的声音里面,个体的声音是不能被观众所分开辨别出来的,这也是创造声部融合的标准。所以,简单点来说,合唱指挥和团员的任务,就是研究出各种方法,来融合声部,创造出更好的混音,然后表现在特定的作品中。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被某些合唱指挥误解为,需要改变个人独特的声音特质,我想这也是有些老师认为声乐专业的学生不应该参加合唱团的原因。这也是不对的。合唱混音的达到,是不需要牺牲个体声音品质的。合唱团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唱出完全相同的声音这样的技巧。



声部融合的核心应该是:

色彩-- 不是个人音色的色彩,而是各声部的独特色彩以及合唱团作为一个整体的色彩

平衡感-- 各声部在合唱团中的平衡。元音和辅音的统一表达。


当某一个声部的团员,在合唱时,唱出不一样的元音,那么这个声部就会缺掉第一个和第二个共振峰,导致声音的不统一。但是事实上,我们却没办法要求团员唱出相同时值的元音,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就需要指挥在 warm-up的阶段,就自己先建立一个想要达到的音色,然后通过各种训练办法不断去追求它。并且在接下来的歌曲练习中,保持这个音色。同样的,快速,简洁明了的辅音是保障音色紧凑的重要方面,如果当一个团员在发完辅音已经加入元音的发音中时,另外一个团员还停留在自身的辅音中,声音的融合就会出现问题。


融合中的平衡感,来自于合唱团对于节奏和强弱的控制。节奏是一个合唱团,声音融合的底线。合唱团员需要不断的在排练中做到观察指挥,通过排练的各种训练,来了解到各个作品的节奏并随之律动,来了解到合唱指挥各个手势的意义并理解到每一个拍点。合唱团融合度的升华,来自于每一个声部都可以演唱出相同的强弱等级。值得注意的是女高音的强弱,对于人类来讲,女高音的音色和音域是最为敏感的,所以有些时候让她们降低声音的力度是比较困难和徒劳的,有可能会影响到她们的声音质量和音准。所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鼓励其他声部的成员提高音量,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感谢魏昌慕巍老师授予

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发表此篇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

EGRET

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

是一群喜欢室内合唱的声乐爱好者组成的团队

小清新是我们的风格

快乐歌唱是我们的心愿


By EGRET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西洋乐器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