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在过去,承德人过元宵节,
家家户户除了吃元宵之外,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人们逛庙会、闹花灯、猜灯谜、唱大戏……
这些鲜为人知的民间活动已渐渐消失,
今天我们听尹忠老先生给我们讲一讲
以前过元宵节的习俗趣事
说说老承德街元宵节的习俗
尹忠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元宵节始于汉代,当年汉文帝刘恒登基那天,是正月十五,而平定“诸吕之乱”也是在正月十五,所以汉文帝每逢正月十五这天的晚间,就会微服出宫与百姓们同乐,,并张灯结彩,通宵狂欢,普天同庆。
为什么把正月十五叫元宵节?元是指的一年之初,第一个月也叫“元月”,宵是指夜间,于是把这天称元宵。以后代代相传,这天就成为万家灯火、举国欢度的佳节。各地从此就有了办灯会、闹花灯、舞龙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
一)火神庙开庙祭祀火神
先说说这座火神庙,至今承德还保存这个老地名。特别是外地来承德旅游的,每到火神庙这个站点,都在打听这座火神庙在哪?下面就说说火神庙的往事。
火神庙的位置在今天康熙铜像的西北侧,是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2年)建的。寺庙坐东朝西,山门前是个空场,前面四柱三空的木架上有座三顶子的牌楼。牌楼上悬有“光彼四表”四个大字的横匾。
空场周围有围墙,围墙内有两个石柱,上有两个旗杆。山门三间,中间为通道,两侧是两个马童牵着马匹的塑像。出山门可见前殿,中间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后殿是火神殿,殿门上悬的是“德炳南离”横匾。正殿供奉火德真君坐像,坐像背后是一个大木台,上面供奉是护法神——韦陀的站像。
这两层殿的围墙上悬挂多面红色和黄色布制成的带有“诚信则灵”、“有求必应”、“佑我一方”等字样的布匾,都是许愿的人献上的。
南北还有数间房舍是僧人诵经和住舍的地方。院内雅静,有多棵松柏、柳槐等树木。
开庙这天起,由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前来上香的人特别多。在正月十三的上午,由会首先组织街里各行业的东家们,特意先来上香,捐贡品举行祭拜。上香时都要跪拜,同时有僧人(记得当时有个老和尚叫“能智”)在旁打着铜磬念经。也有的分行业前来祭拜上香,如粮食行、杂货行、绸缎布匹行、肉食行、饭店酒楼行、车辆行、当行等,行业里资格老的在前头,上前点香,放在香炉里,再把黄裱纸做得“纸述”点着,然后大家一起下跪,叩三次头,这叫行叩拜礼。
这座寺庙在街当中,周围有商家和居民住户,庙门前牌楼下是个人们休息的好地方,夏季里许多人前来纳凉,小孩子们也跑到里面来玩耍,也有老人在这块讲起热河的老故事。
这座古老的寺庙在公元1952年,因为城市扩建道路被拆除了。
二)说说办灯会的事
在丽正门前,红影壁墙处有街里扎纸张的扎出多种样式的花灯。花灯的种类很多,有荷花灯、龙头灯、虎头灯、鸡头灯、牛头灯、马头灯、金鱼灯,还有蔬菜水果的,如白菜灯、萝卜灯等。这些灯多是文古斋、辛记、乔记、南记、王记纸张行等,提早做出来卖的。有两种里面已放上小蜡的荷花灯和罐式小提灯,卖的最快。因为家里都要给孩子们上灯笼,走街串巷去玩,也显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放花灯”又叫办灯会,元宵节这一天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时,人们要按习俗放花灯。那时,在西大街御路上的三座牌楼上,都要挂起一对红灯笼。沿街的商家店铺也会挂上各式各样的灯笼。
放花灯时,西大街最显眼的,有德裕厚(粮油加工作坊)、鼎丰号(杂货店)、园声远(粮油加工店)、森利成(杂货店)、万盛斋(文具店)、启文印刷局(铅版印刷行业)、协成泰(布店)、万盛和(绸缎布店)、德隆昌(杂货店)、振兴楼(饭庄酒楼)、富忠楼(首饰店)、永聚德(粮油加工作坊)、连顺成(京货店)、华三大药房(西药店)、山庄大药店(西药店)、同春堂(中药店)、鸿兴号(烟具店)、福兴永(蜡店、皮草皮毛加工作坊)、荣美斋(糕点铺)、稻香村(糕点铺)。过了虹桥步入火神庙街,这条街是灯会比较集中的地方。
火神庙街老字号商家非常多,曾经有过荣生源、魁聚兴、聚盛祥绸缎布店,魁泉楼通盛和杂货店,德华新,顺记京货店,广益永,义盛兴,瑞兴和,易记,公聚全粮油加工作坊。宝和成、鑫连顺、东兴和、正安斋鞋加工作坊,宝晋斋,文雅斋、益友斋是专制印刷行业,翠纯斋纸扎行业,同仁堂、乐仁堂两家最大的中药铺。桂兰斋糕点铺,李思源的西药药房,还有一家专门制作糕点匣子的小作坊,老字号叫“乾元亨”,在火神庙街的路南。
街里有天成木工作坊,在后街有大成镶牙馆,有在驴肉锅子胡同里吴姓师父做出的“驴肉肥”。有兴济当当铺。在前街和后街,各家的门前都挂有各式各样的彩灯。像南营子、马市街、流水沟、南兴隆街、粮市街里商家店铺也都在门前挂起各样彩灯。“走马灯”最引人观看,外边有个灯筒,中间有个蜡,在灯的中间上边有个风车,遇到灯火苗吹动,可把刻出的纸人再绕着灯火苗活动。
灯节还有“闹灯官”的表演,所谓闹灯官就是一位头戴乌纱帽,身穿戏装的大红袍,倒跨一头毛驴的滑稽人物,还有一位身着戏装像官府的随从。他们跟着花会表演队伍,看到围观人群有的拥挤了,就前去干涉,人们看到这种滑稽形象都感到很有趣,他们串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笑声。
三)猜灯谜是项有趣味的文化活动
灯谜是以谜语为基础的,据史料记载,谜语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初唐时期。到宋代灯谜已经十分盛行,灯谜还称作“射灯虎”,为什么叫射灯虎?原来是不易被人们猜中,就好似射虎一样难。
八十年前,我曾看见猜灯谜的实况。记得在虹桥街道路北,有家叫“富盛和”的绸缎布匹店铺的门前,挂的一个花灯下面的红色纸条上写的是“自己不闻不见,专替别人打算,虽然又聋又哑,却是有分有寸”。当围观的人都正在纷纷猜测时,来了一位年轻人,拿下红纸条走到屋里的柜台前,高声到,这是布店用的丈量布匹的“尺”。果然猜中,得到了三尺布头,还有两盒香烟,引起大伙的喝彩声。
再有一年的元宵节,我亲眼看到在南营子二仙居桥南的“兴泰隆”出的灯谜是“生来青又黄,好似水一样,不能倒水里,只能浮水上”,围观的有个人猜中了是“豆油”,便在柜台上领到了一包海带、一包盐、两盒“哈德门”牌的香烟,高兴的走开了。
四)花会表演真热闹
早年庙会上有花会表演,冯营子的马叉,双塔山单塔子村的中幡,下板城的舞狮,高寺台的高跷,两家村的背杆,上板城的旱船和跑驴、小车会,都参加过火神庙庙会。双峰寺村的秧歌有二十多人,白天是手持各种工具的载歌载舞,晚间是举着各式各样“花灯”的表演。花会队伍白天是沿街或在空场处表演,当走到一些大商号门前时,要为商号贺喜表演,这样商号要给喜钱,或准备茶水、香烟给表演者。这时跟随者围观的人们也特别多。
五)、唱大戏,这也是庙会活动。
首先,雇用街里的三家搭棚匠师傅们,在演出场地搭起带棚戏楼,这三家搭棚的分别为王姓、胡姓、佟姓,出人工运来席子前来搭棚。火神庙的对面正是繁华大街,无法顺路搭戏楼,只好在丽正门红影壁处,台口朝向火神庙搭起戏楼,由正月十三到十七这五天里演戏。
演出每天早九点开始,中午休息演员去吃饭,然,后从下午一点演到晚七点。还有文武场的乐器师傅们,也是相当辛苦的。我记得有的年月是承德戏园子的演员来演,有时候是请戏班子来演,还有时候会请上街里的几位京剧业余票友们来演。唱京剧的王景义、王静波、刘道生、赵公绪、魏长山,做导演的敖志诚,琴师李墉、杨文喜、刘洪恩,梆子戏的张云亭班都来演出过。
在戏台的东边,摆起各种货摊,有卖衣服、日用品的,也有支起棚子卖小吃的,水饺、面条、豆汁儿、炸糕、烧饼、馒头、大饼等等,还有卖大碗茶的。
六)家家户户吃元宵
元宵节,家家户户吃元宵也是传统习俗。元宵早年还叫过“元子”、“圆子”、“汤圆”,南方一直叫汤圆。传说吃元宵开始于春秋末期,有一天楚昭王泛舟江上,见江面上飘有一物,色白微黄,便指派人行舟捞起,剖开食之。其馅是红色的,而食之味美,于是楚昭王令人取山楂为馅仿制,用来庆贺家国团圆,时间正是正月十五这天,从此举国都吃元宵做为节日食品。
我们老承德街也是传承着做元宵吃元宵,但是早年只是一些糕点铺提早安排,像名远斋、桂兰斋、稻香村均要提早在店铺门前摆起床子,备齐工具,面料、馅料,边加工,边销售。各种馅料的元宵,还成为了节日的礼品。糕点铺也销售成块的馅料,供住户自家有粘米面,自己去做元宵。如今专门应节销售元宵的到处都是。
在二仙居有很多卖元宵的
文中手绘画均为尹忠老师亲手绘制
元宵节快乐
用快乐来作馅,
在幸福的面中摇滚,
滚出一颗颗饱满的元宵,
煮一碗甜美的味道与家人同享,
点一盏平安吉祥灯笼,
元宵节快乐!
编辑:乐未央
注:我们尊重作者原创,以上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
往期精彩
这56张承德老照片,勾起你多少芳华记忆
承德东方圣贤国学经典幼儿园,将于3月5日正式开园
2018年,承德各县区最新房价出炉了!这次有新变化……
↓ ↓ ↓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关注老家热河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