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准的问题是演奏者永远的问题,战胜它是成功的开始!

2023-05-10 14:56:27

网友:FS-FS问:于老师,关于学生使用对音器及对音软件练习的问题,不少老师持反对意见,也有不是老师非常推崇,您是怎样看呢?

您好:您说的问题由来已久,这里面体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校对音准是学习音乐演奏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不仅是要校对基准音(标准音A或bB)也要对所有的演奏音进行校对。很多人学生没有经历专业视唱练耳的训练,对音高的听辨能力不足,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校对他们的音准差异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很多专业教师非常排斥使用校音器给孩子们对音,觉得这样不够专业;很多教师甚至认为自己的耳朵比校音器更准确,其实这是不对的。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提高学生们的音准把控能力不是中国人的发明,首先在日本、美国比较流行,他们称校音器为训练器。这个校音器不仅教师上课可以用,学生单独练习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使用它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初学者对乐器掌握困难造成的音准问题,对培养正确的音准概念是有意义的。音准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演奏者永远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您的问题,我再次转发一下我的有关管乐音准问题的论文供您参考。


【序言】

      这是2007年我写第一篇关于音乐音准的一篇论文,我试图从专业音乐的起点上讨论音准与物理学、声学以及心理学的关系。虽然我不会做中学的物理题,也不太懂深奥的音乐声学;但是想去尝试着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与音乐声学的有关理论,来解释音乐演奏中的一些音准问题,让更多的人认识音准的问题的本质与科学道理。我知道它肯定会让懂物理学的人觉得它幼稚,懂音乐声学的人觉得肤浅;我更相信我们还有很多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比我懂得更多、更有见识,我们可以共同探讨音乐演奏中的音准问题,让音准水平提高到一个有理论支持的一个时代不是更好吗?

什么是音高: 

音高-即某乐器或者能够发出持续音高的物体所发出的音的频率的高低,它是客观的物理现象。但是有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音高并不只是简单的物理现象,这与听者的心理也有关联。 所以,修正后的音高概念为:人对物体振动的频率的感受。  

什么是音准: 

音准-即人们感知并衡量音的频率的能力。 这是个相对的,根据不同的生律方法,各种律制的各个音高都有细微的差别。西洋音乐及其器乐则是把十二平均律的各个音高作为准音,当然也可以称其为音高的法典。 

音高和音准是不可分的,培养音准其实就是要培养准确的音高感。传统的音高音准概念需要通过听觉训练、视唱和听写训练来建立,并结合音乐理论中的调性调式等综合理论的全面培养,才能够早就一个具有专业素质的音乐工作者。但是,多年的艺术实践让我也发现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那就是音高客观的主观性来自对客观性的正确掌握,音高的不客观性常常导致音准的游离甚至错误。

          

      

影响音高概念偏离的主观因素有以下几点:

1.音高训练基础差

没有很高水平的视唱练耳训练基础,原来一点并不厚的底子工作实践中并没有发挥作用。这是被我们广泛认可的,音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2.生理原因

音辨能力差,在演奏实施过程,不能迅速的将听到的音频作准确判断;反馈到大脑是个错误的音高信号,从而导致演奏的音准误差。这是专业界普遍认可的观点,即外耳对音高的听辨敏感程度对音准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我们原来重视不够的,应当重视听辨—操控—效果---再听辨的循环过程。

3.心理原因

这是个被音乐心理学广泛论证的因素,即心理因素对音高的把握产生极大的影响。有资料证明,当人的情绪低沉的时候对高频要求少,形成高音区偏低,俗称高音有顶不住的趋向;情绪高昂的时候对高频要求多,高音容易偏高也会形成俗称吹飞了的现象。心理原因对音高识别和掌控的影响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即性格因素。调查证明,性格内向和比较孤僻的人演奏高音的时候容易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害怕张扬比较怯懦。性格外向和孤傲的人演奏高音的时候则容易偏高,其主要原因是喜欢张扬好“拔尖”。所以对音乐指导者和音乐教师来说,掌握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和了解不同性格对音准把握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因素对音高完成的影响,这是被我们严重忽视的重要因素。

4.律制混乱因素

律制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有久远的历史背景以及十分复杂的地域文化差异,音律-早已成为专门的学问即律学。世界各国存在着若干种律制,但能够被认可并能够被现代科技手段印证的主要有三种,那就是纯律、五度相生律和平均律。

(1)纯律:这种音律源于号角,因为它可以吹出大调音阶中的三和弦(C-E-G),大调音阶中的其它三和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到,例如简谱中的F-A-C和G-B-D。这种音律在演奏和声时很有优势,因为频率的整数比可以产生最好的协和感,但是在演奏旋律的时候过于平淡死板。由于没有任何乐器采用纯律制作,所以以纯律音律为基本音高要求的器乐演奏和歌唱并不普遍。更主要的是纯律在演奏和声与演奏旋律时采用不同的音高,这对一般演奏者和演唱者来讲非常复杂。[例如;大调的三音在作和声的时候要低一点,做旋律的时候要高一点。

(2)五度相生律:是把构成纯五度音程的两个音频率,规定为五度相生所制定的律制。中国古代的一些弦乐器用所谓"三分损益法"来调制五度相生律,现代的小提琴、大提琴以及中国的二胡、马头琴、三弦等还是采用五度相生律定弦。五度相生律最大的问题是若按五度相生下去,产生的音律越来越远,频率比值永远不会是整倍数。旋律还可以,但是和弦则是无法和谐的重叠发音。五度相生律比较自然,很接近人声;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特别是民族器乐中还具有主导的地位,而西方音乐演奏中使用的相对少的多。

(3)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分成12个均等的部分-半音,也就是将一个八度内的十二个半音的频率,按照等比数列排列起来形成的律制。十二平均律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但并未加以科学的计算。第一个用数学方法制定出12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的律学家、数学家朱载堉(但是西方并不认同,没有可认证的作品)。在西方,平均律的实践产生于17世纪中期,1791年萨克森风琴师威克马斯特进行了理论总结,18世纪初期陆续有一些使用平均律中各个调性创作的键盘音乐集问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巴赫在1722年和1724年创作的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这一作品展示了平均律的最大优点:可以在键盘乐器上自由的转调而不失音准。平均律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科学性,符合物理振动学的原理,现代电子音乐的诞生也进一步的确定了平均律在当今音律学和音乐演奏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如果说纯律有比较好的纵的关系易于和弦演奏,五度相生律的使用能够获得比较流畅的横的关系易于旋律演奏的话;平均律则能够兼有二者之长,纵横皆宜。我们承认平均律的科学性、易掌握性,并不否定纯律和五度相生律存在和使用的长处,任何事物的绝对化都是对科学的否定。

      任何一种律制都衍生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甚至是宗教信仰等因素。所有拉丁语系的民族人群,对十二平均律都能够很好的适应;而所有的非拉丁语系的民族人群,对十二平均律的掌握多少都有些困难,反之也是一样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音乐律制的多样性复杂性增加,是造成音高概念偏离的主要原因。

 表1.三种音律的比较(单位为音分,不是自然音阶中的频率数字。采用的是英国人A.J.Ellis将一个八度分为1200音分,每半音为100音分)供大家参照对比。温度对音高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管乐器中尤其如此,因为这会影响管子的音高。假设20oC时双簧管a1音的频率是440Hz,表2列出了不同温度下该音的频率。 

影响音高概念的客观原因有以下几点:

1.环境原因 

(1).温度对音高的影响  

          

   表2:温度对管乐器音准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双簧管的发音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偏高,随温度的降低而偏低,温度每变化1度,音准会变化3音分。

    在管乐其中,温度对双簧管系列、单簧管系列和木质长短笛的影响基本相同;由于金属材质对温度的传导更快,所以萨克斯系列与金属长笛系列在温度变化1度,音准会变化4音分。在管乐器中,温度对音高影响最多的是铜管乐器,所有管乐器都会在温度每变化1度,音准变化4-5音分。

    从以上对比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木质木管乐器的音高变化小于金属材质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的变化则大于金属材质木管,更大于木质木管乐器。通过以上的数据比对,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为什么管乐在室外演奏要比室内演奏音准差、难听的原因了。

  对于铜管乐团来说,温度对音高的影响不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所有乐器的音高同时升高或降低了,音准不会有差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铜管乐队是最适合露天演奏的乐队。温度在零下10oC左右,室外铜管乐队可以照常演奏,此时每件乐器都比正常的音低40-50音分左右,但乐队整体的音准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通过分析,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管弦乐队使用双簧管校音,是因为它受温度的影响最小。如果从音高的稳定性来讲,单的单簧管可能更适合校音用;但是单簧管的音色没有双簧管有穿透力,很容易被其它乐器盖住,所以管弦乐队至今还是用双簧管校音就是这个道理吧。管乐团实际上可以用单簧管发出稳定的标准音,与小号(小号音量大,其他声部不容易掩盖)校对之后,再与全乐队一起校音。这样我们可以保证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音高,避免乐队音高的太大变动,对提高乐队音准水平可能更有力。

(2).湿度对音准的影响

当我们对温度对音准的诸多影响有所了解之后,我们不应当忽视湿度对各种乐器音高的的影响。湿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所含的水分量度。一般来说湿度越大,音越高反之则越低。在管乐队中,木质木管受湿度影响最大,这是因为木质的物质密度小于金属的物质密度;当管腔的水分增加后管体必然膨胀,管孔缩小音高上涨。这也就是平时吹奏为什么越吹越高的道理,湿度和温度都在上涨音高也随之高了起来。相对而言,湿度对铜管乐器的影响要小一些。

另外,在管乐团中温湿度对有音高的打击乐器有与管乐器相反的变化。当温湿度增加,他们会越来越低,反之会越来越高。例如:钢片琴、钟琴、木琴等(钢琴的琴弦受热胀冷缩原理的影响,也会有热低冷高的变化),这是我们特别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

在气温过低或过高的条件下,不要强求管乐器把音准定为440Hz;因为440Hz只适合环境温度在20摄氏度的时候。当温度每增加3-5度的时候我们的标准音一定要提高1-2Hz,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客观的、符合自然规律的协调一致的音准。

(3)技术原因

  技术原因导致音准游离是我们最容易看到和体会到的客观原体之一。没人怀疑一个成熟的演奏者还存在音准水平不高的问题,也没人相信一个不成熟的演奏者没有音准问题。当然,我要谈的不是每一种乐器音准控制的技术问题,而是音准控制应当注意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剖析一些误区。

    管乐器音准控制总体有三个要点即:唇控、气控和手控。

唇控,对铜管声部来说它既是发声体也是声控体;气控,它对所有的管乐器来讲,既是动力也是音高控制的重要因素;手控,对于长号这种无级变音的乐器来讲,把位的变化是音高变化的关键;对木管乐器中的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和有孔长笛这种有音孔的乐器,指尖的高低对音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萨克斯和无孔长笛则没有什么影响。

无论是唇控、气控还是手控,在音高控制上的作用上都不是绝对的。无论在高音区还是在低音区,每个人所采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任何强调一种控制力而否定另一种控制力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用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控制音准的能力;找到适合每一个演奏者特点的控制方法才是我们的迫切需要。

控制不当可以造成管乐器的音准变化有以下几种现象:

1.单簧乐器(单簧管、萨克斯),在强吹的时候一般容易低5-10音分;弱吹时容易高5-10音分。在演奏渐强(cresc.)总是前高后低,演奏减弱时(dim.)总是前低后高。

2.长笛(短笛),在高音区强吹时容易高10-20音分,在演奏渐强(cresc.)总是前低后高,也就是越强越高;吹渐弱时(dim.)总是前高后低

3.铜管乐器,强吹时容易低4-8音分;弱吹时容易高5-10音分。在渐强(cresc.)吹奏时,通常会前高后低;渐弱演奏时(dim.)容易前低后高。

4.不管铜管、木管乐器在中等力度吹奏时,音准是相对稳定的。

除了长笛以外,单簧乐器与铜管乐器的音准变化有相同之处。

(4)设备原因

任何一个演奏者都没有忽视设备对他音准的影响,有人甚至把它的影响推到了极致。不可否认,一个品质优良的管乐器,对我们获得准确的音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同样一件乐器另一个人的演奏可能连调都找不到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实事求是的讲,乐器很重要,但是在音准的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把一切音准问题都推到乐器上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否定乐器的音准决定作用,但是也应当中重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乐器的自然磨损导致乐器音准的渐变。

这种情况在木管乐器上尤为突出。现代木管乐器的音键主要由铜和其他有色金属材料制成,当这些金属疲劳达到一定程度,这些音键与乐器的音孔距离会改变(或高或低),距离的改变因为是长时间的很慢的变化,我们很少会怀疑它变化的存在;这时我们如果不注意让乐器“牵着鼻子走”,音准肯定会出问题。铜管乐器的活塞经过长时间的磨损后,空隙会越来越大音准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也不应当忽视它的影响存在。

   心理声学表明,人对音准的感觉并非呈严格的对数关系。例如把a1定为440Hz后,a3就应定为1760Hz,反过来A就应定为110Hz,然而对人的耳朵来说这些频率并非很舒适,高音的频率应再高一些,低音的频率应再低一些,遵循所谓的音高心理曲线。音高的心里曲线是一种错误的的音准概念,在单一线条的旋律中有时似乎很难断定它的错误,但是在多声部同时发声的时候,不协和的音响是十分明显的。在中频区域不太明显,但在高音区它的问题就显现的尤为突出了。

克服主客观音准问题的新思路

通过上文的分析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影响音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十分复杂的;可以说没有什么“特效药”。对于学院派的老师来讲,他们更强调视唱练耳;而对于“海派”来讲他们也许更加强调音乐的天赋。不可否认,这两种观点都是对的,天赋和视唱练耳对培养良好的音高概念是重要的,有时候是决定性的。但是,无论哪种理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音高概念不是一劳永逸的。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很多情况都会导致音高概念的退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音乐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音乐大有取代传统音乐之势。数字音乐的发展和伟大成就,让传统音乐中的律制之争显得很无力;因为数字音乐使用的是平均律,没有采用其他律制。当日本人第一个把电子校音器推出的时候,人们甚至怀疑它能否持久。现在,电子校音器在欧美和日本它不仅是学生的音准练习的辅助工具,也是专业的音乐工作者甚至那些大师级的专家也在依靠他纠正音准的问题。

不管什么仪器设备,科学的使用它,让他发挥最大的效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我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证,编写了两套利用电子校音器做音准测试及练习的教案供大家参考试用。

第一套:有调性测试题。它主要是测试调性音准的关系是否正确。

 

  第二套:无调性测试题。它主要是测试在无调性关系的时候音高的掌握。

         使用以上测试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被动测式,二是主动测式。被动测试是在老师或者他人的记录下完成。方法是,用C对准音高,然后按照测试题演奏。老师或者其他人,则在每个音符下记录校音器测试的音高差异(—8,+15等)。这是完全在音准习惯基础上的测试结果,可信度很高。然后对照测试结果进行主动测试,主动测试其实就是自己对照校音器进行的自我修正过程。主动测试一阶段后,当一些不正确的音高概念得到了一定克服之后,再进行被动测式检测,以确定修正的是否正确。这种测试也应当成为一种练习,可以在每天基本功练习的时候使用;当然也可以阶段性的全面测试和调整。

    具体测试方法:

分别采用中等力度(mf)、弱(p)的力度、强(f)的力度,或者变化力度渐强(cresc.)渐弱(dim.)。背对校音器,按照以上两套方案测试。老师或者检测人要详细记录每种力度、每个音的差异,这样可以向被检测人提供一套详细的音准控制差异图,为被检测人提供音准控制的依据。三种力度和变化力度的测试,大多数人都会有很大的音准差异,这是应当特别重视的问题,也是演奏中有待提高的中心问题。

测试评判标准:

每题共有54个音,100分为满分,60为及格,75为良好,85为优秀,95为大师级。每个音2分,正负5-10音分减0.5分;正负10-20音分减1分;正负21音分以上减2分。(按照声学的基本原则音准正负5音分以内,为可容忍范围)。

音准水平是音乐演奏的金标准,没有高水平的音准一切等于零的话并不过分。音准问题是演奏者永远的问题,它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可以说,它的存在是演奏者永远要攀登的无顶之峰。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音准的问题,既不能简单化也不能过分的复杂化。相信在人们客观的分析了音准问题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关系之后,音准问题的解决将会更加理性化、科学化。让我们从繁杂的音准理论中走出,让音乐的美永远激励人们的生活吧!

                                                                                                      2007-7-19

        

按二维码关注“管乐新世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西洋乐器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