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记我的单簧管老师于卫

2023-05-10 14:56:27

三尺讲台,三千桃李

今天是农历正月二十三,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年365天中随机的一天,然对我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日子——它是我最敬爱的于卫老师的生日。


很多人曾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学的乐器,最早学的是竹笛还是埙?其实我真正启蒙是在小学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是大连盲校的白福印老师(编者注:关于白福印老师的事迹,可参见《蜡炬成灰泪始干——祭我的启蒙音乐老师》此文),而在我学艺的道路上,花费心血最多、和我相处最久的,是于卫老师。


今天我特意用单簧管录了一个曲子,既是对往昔学艺生活的怀念,更是表达自己对于卫老师的感激之情。


谨以此文祝老师生日快乐!

初学单簧管

在大连盲校,我第一次接触音乐,对各种乐器的具体信息并不了解,在上第一次乐器课前偶然听见单簧管这个名字,觉得不错,就稀里糊涂地报名学了它。


那时学校的硬件还比较落后,用的乐器、配件、教材等等都非常有局限性,多亏白福印老师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几乎一人撑起大连盲校整个乐队十几种乐器的教学、维修等工作,如果没有他,很多乐器早就该退休下来,在仓库里度过余生了。而学习资料的匮乏,是困扰我们的另一个难题。很多时候,我们缺乏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只是凭借自己的想法在学习,学生们并无一个明确方向,不知道乐器的正确声音、独奏乐曲该如何演奏,这件乐器在乐队中的地位等等……我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吹着,还自觉得似乎在学校算是吹得很好的,应该是很有能耐的那一批学生了吧。这个现象一直到2000年遇到于卫老师,才开始改变。

义务教学

最初听闻于卫老师,是在收音机里。


那时大连广播电台与于老师所在的琴行合作,有一档宣传节目,其中有一段时间是请琴行的一位老师介绍一种乐器,而于老师介绍完单簧管,让我非常震撼,突然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才知道这件乐器的本来面目,就这么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想法,要找于老师学习。一冲动,也没了解过学费多少,如何学习,要买什么硬件,就这么找到琴行的电话联系到于老师。


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与于老师第一次通话,仍难以忘怀于老师的震惊,当听我说学了单簧管三年多,很多常识问题还不知道的时候,我想他的世界观是崩溃的,而他所讲的知识在我听来,更是鸡同鸭讲,最终这次电话以于老师的一声长叹结束。


虽然我是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于老师还是在周五下午抽空到学校现场观察了,当看见学校那列宁时代的乐器和学习资料的现状,了解到我对乐器的喜爱,他就这么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免费教我的“不归路”。那时人小,对很多人情世故并不了解,只是从心里感激于老师是个好人,并不知道这件事对我一生有着多大的改变。


从那次以后,于老师每周都会来学校教我一次,短则一小时,长则一下午,而我用的乐器、配件、教材等资源,更是三天一大送,五天一小送,尤其磁带和CD资源上,给了我世界上很多单簧管演奏家的专集和国内外最新的教材。而我现在演奏总要放着电子伴奏带,也是那时学来的习惯。


感谢恩师

寒来暑往,我们爷俩一个教一个学,风雨不误坚持到我毕业,而在这7个年头里,他从未强调过自己的作用,只跟我说,学乐器重在启蒙,将来你若成才,不要忘了你的启蒙老师,他发现并塑造了你的雏形,而我们后面这些老师只是给你添砖加瓦。


事过境迁,现在为了一个执着的孩子,花费自己十年光阴的老师越来越少。于老师一个善良的冲动,就这么造就了我在音乐上的成绩。这一路走来,我是幸运的,若按现实情况,无论家庭经济、身体条件、信息来源……一切硬件条件都不足以支持我走上音乐路,而一路走来所遇到的众多好人,硬是让我跟着自己的心逆袭成功。


这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我的父母和众位老师,而所有的老师跟我相处最久,对我投入心血最多的,绝对是于卫老师。转眼18年过去,我以残缺之身走过五湖四海,经历了太多的洗礼和蜕变,遇到了太多的困难与考验,每次自暴自弃,总能想起于老师那殷切的希望,每次看到社会的世态炎凉,总能想起于老师发自内心的善。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由衷地感谢于老师这份珍贵的善良和付出,祝于老师生日快乐,我以作为您的学生为荣。

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

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

亲爱的老师,

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西洋乐器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