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琴之路的种种困惑,听听这位名师兼小一新生妈de肺腑之言 深度好文

2023-05-10 14:56:27

Q:怎样才能每天收到优质的升学育儿文章呢?

A:点击上方蓝字大手牵小手关注即可!




在成长过程中

一起分享专业、实用、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

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在他的音乐学习之路上,你有没有过困惑的时候?上周六,“大手牵小手”举行了一场讲座,因为反响非常好,今天手手君特意选择部分整理成文,与大家共享。


讲座分享者是方蕾老师,上海交响乐团品牌中心副总监、资深音乐人,也是手手君的多年好友。而手手君邀请她来分享的更深一层原因在于,她本人是位小一新生家长,同时也是优秀资深的音乐老师这几年,她自己的孩子也慢慢步入到学习古典音乐最好的年龄,所以也开始尝试对孩子的艺术学习做一些合理的规划,这次分享,也是希望大家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让艺术教育回归到素质教育本身。






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乐器?



如果有条件,两三岁或者三四岁就可以有一些体态律动的学习和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等,让孩子接触一些小沙锤、小铃鼓等乐器。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好动非常好奇,而这些简单的小乐器很容易上手,孩子很容易就自己能找到节奏,也就有了玩乐器的兴趣。


此外,一些有关音感和节奏的训练,或是艺术启蒙,比如带孩子听听亲子音乐会之类,这些都是可以早点开始的。


如果是说到钢琴或者小提琴的话,最起码是要到四岁,男孩如果理解力等差一点的话要五岁。因为孩子手指发育原因,太早了不行,手会立不起来,而且手指也会是软的,骨骼也没有完全长好,所以我不建议太早学。


我这些年教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学琴的时间长度和进度并不是成正比的。因为现在孩子学琴的年龄越来越早,但学习乐器其实是需要很好的自控力和理解力。比如三岁多的孩子,连筷子都握不好、吃饭都不能自己吃,怎么可能要求他去弹钢琴呢?他可能手的自控力都不够。还有一个是理解力,三岁多的孩子,他根本就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只能靠单一的模仿和家长的辅导来进行日常练习,这会非常吃力,老师很累,家长也很累。


我曾经教过一个三岁多四岁不到的小孩子学琴,孩子是很聪明的,但是两年以后他跟一个六岁的,只学了一年琴的孩子进度是一样的。我也曾带过七岁多才学琴的孩子,这个学琴可能算晚的了,但是因为这个孩子上了小学,理解能力非常强,他上课就能很好地与老师互动沟通,而不是说一种被动的吸收,所以他的进度很快,他自己也觉得很有趣味,因为他跟老师的互动很好,这就是一些通常的例子。


当然,进度不是衡量孩子学琴程度的唯一标准,但确实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进行相应的音乐教育,不用急。学习弦乐器的时间可以再晚一些,五岁以后甚至六岁。如果家长不是很心急的话,幼儿园毕业的暑假开始学琴也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有时有些家长会受外围的环境影响,觉得别人的孩子学了我们赶紧也学吧,不能落下,其实真的不用急。










该让孩子选择哪种乐器



该让孩子选择哪种乐器?除了钢琴、小提琴等这些常见乐器以外,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让我们来看看,还可能有哪些选择,一起看下交响乐队的座位图,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这张图的有趣知识哦~




进入交响乐队的乐器,分这几个大类:一类就是弦乐器,在最前面,面对着指挥的右边和左边都是弦乐器,有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这些都是属于弦乐器的,种类也很丰富。


再往后面一排看是木管乐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其中单簧管还分低音单簧管、高音单簧管和中音单簧管。然后再看到的是大管,不过萨克斯管是很少用到交响乐队里面的,所以一般这个乐器交响乐团不会配常备的演奏员。


看完木管乐器,我们再把眼光往后面挪,就是到最后一排靠中间一点,有圆号的地方,这一圈是铜管乐器,主要有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号类,因为根据曲目编制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乐器,这些就是铜管乐器。


我们再往后看,最后一排靠左边有一个地方,这一大圈有很多乐器,这些是打击乐器,比如说我们常见的定音鼓、钟琴、木琴。然后还有我们偶尔小朋友也会玩过的三角铁、铃鼓还有一些锣、响板这些,都属于打击乐器的范畴;那么另外我们会看到打击乐器前面会有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乐器,这个是竖琴,属于弹拨乐器。因为在很多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包括之后的作品有很多都运用到了竖琴,一般交响乐队里面会配备一到两个竖琴。


另外交响乐队偶尔会根据作品不同会有钢琴,但是非常少,一般乐团这个常备编制里面是没有钢琴这个乐器的。


好,讲了挺多了,大家是不是会觉得话题岔得比较远,其实我只是想给大家展示一下,很多乐器都非常有特色,也挺有意思不一定非要集中在钢琴、小提琴这些很多人都去学的乐器上







钢琴是必学的吗?




钢琴是所有一切乐器的基础,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钢琴会建立一个音高和音感,而且钢琴也比较形象、容易掌握


对于小提琴、大提琴这些弦乐器,要考虑到两只手协调的配合,最初学习的时候比钢琴要难,尤其在音高方面会有一些最初的学习障碍,有些家长可能觉得拉了几年都不知道孩子音有没有拉准。


但是学钢琴刚上手可能觉得很简单,要真正学好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所以不存在哪个“更容易学”的概念。


至于还有哪些主流的乐器可以选择?


由于孩子生理发育方面的原因,一般像管乐器可能要等孩子上了三年级以后再去选学;如果非让四、五岁的孩子去学习木管乐器,他是没有那个气和控制能力把气吹出来的,而且对孩子的发育也不是很好。铜管就更是了,那么重的管,孩子拿可能都拿不住,要学铜管基本是要到了十岁以后。


其实建议孩子先进行钢琴的基础学习,建立音高、音感、节奏,然后到孩子二三年级,或者三四年级以后,如果想让他改学其他乐器的话,可以朝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方面靠拢


木管乐器我比较推荐女孩子学,因为比较轻一点,铜管乐器推荐男孩子,因为男孩子肺活量比较大。铜管需要孩子的肺活量大,它对孩子的身体机能是有要求的。


不过,学习所有的管乐器,在学习之前家长要找专业的老师帮孩子看一下嘴唇和牙齿,因为有一些木管乐器的学习,是对孩子嘴唇和牙齿,也就是说对最初的生理机能和生理条件,有一个准入门槛的,所以可能要请专业的老师帮忙看一下。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打击乐也很好,因为打击乐可能不止学低音鼓,可能也会学一些马林巴、管钟这些,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都有可能会学到,也很丰富,很有意思。


孩子学习声乐,7岁前忌讳学习。孩子声带没有发育好,过早进行声乐练习,对TA的发育其实是不利的。






学习乐器之前的准备



学习乐器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很多家长在准备让孩子开始学习乐器前,都会衡量一下人力和财力。财力可能是第一位考虑的,学费、乐器购置费、交通成本费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人力,孩子学琴肯定需要接送,需要陪练,人力是必须保证的。


但其实最重要的准备,是心理上的!


1. 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学琴前树立正确的心态


孩子年纪小,兴趣广泛,对于为什么要学音乐、学什么乐器,其实大多数孩子只是懵懵懂懂的,多半是家长的美好意愿,希望从小培养对音乐的热爱,陶冶情操。


这是好事,但一定要记住,学习不是投资,不是说投入了多少金钱,多少精力,多少财力,就一定能收获相应的回报。家长一定要把这个心态处理正确,才能够今后陪伴孩子学琴。


2. 家长和孩子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这点其实在学习任何知识时都是通用的道理,但其实往往在乐器学习上,有些家长会难以坚持下去——


我没打算让孩子以后走专业路线,学点陶冶情操就可以了。

孩子入学后作业忙,坚持不下来也没办法。

孩子就是很抗拒不想练,硬逼只会产生更大的逆反情绪。

家里主要老人陪练,老人做不了孩子规矩,算了。

据说有些孩子从小练得太辛苦,长大后反而很恨这门乐器。

……


我做音乐老师这么多年来,听过太多这样的话。


是的,如果你只是想让孩子“接触”一下乐器,会个几首简单的曲子自娱自乐一下,那确实没有必要“持之以恒”。但如果想让孩子弹得稍微好一点,或者从小培养一门可以保持一生的乐器技能爱好,那真的是要有坚持下去的毅力的,尤其是家长。


因为学习音乐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这里都暂且不讨论专业路线,只说大多数人选择的“兴趣培养”路线。


说一个亲身经历吧,我记得小时候学琴,无论是刮风下雨,那时候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爸爸是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很多公里以外老师家里学琴,他就算有一点身体不适也不休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读小学时,下着很大的雪,看不清路,爸爸骑着自行车带我掉到了一个大坑里,身上的衣服全部都湿透了。结果爸爸看一下时间还有余量,就很快带着我回家换衣服,换好了就继续去老师家里上课,居然也没迟到。


而自从当了老师后,我也会收到形形色色的请假理由——


作业没做好请假

要去旅游了请假

朋友聚会请假

身体有点小不舒服请假

带孩子去看个剧请假

没练好琴也要请假

……


是的,这些都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请假理由,我也无法拒绝。


可是,如果说学琴这件事情在你们心目中没那么重要,随时都会被其他事情替代的话,以这样的态度学琴,其实是不行的。


这话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可是很抱歉,就是这样的!


手手君请我来作分享,就是希望我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怎样理智地坚持学琴




孩子年龄小,在学琴上肯定需要家长帮助,但是记得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帮助,不是包办代替。


说到底,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孩子练琴的过程,激发大脑的发育,陶冶情操,不仅是练琴的能力提高,而且其他学习能力也提高。 如果一切都是家长包办了,不仅孩子能力无法提高,有些性格强的孩子还会激发逆反情绪。


说个80年代的真实事例,一个上小学的男生不想弹琴,换来的是父母更高的压迫政策,那个年代的父母都比较强势,而且往往是举家供一个孩子学琴,期望值非常高,到最后换来的是孩子的极端反抗,把每个手指都割伤,表示自己不要练琴的决心。


这个是极端例子,现在的父母也不会像50后、60后的心态那么极端,现在家长的心态已经理性了很多,更放松更开放了,功利性已经不那么明显了,更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


但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孩子少抗拒”,更希望是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事半功倍。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心里在说,“我也知道要激发孩子主动啊!可是TA就是不想练啊怎么办!”


所以,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很重要


这话听着好耳熟是不是?




为什么小目标对孩子来说那么重要?


因为学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孩子来说,刚开始学琴,TA会觉得看不到头。所以家长要和老师一起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比如说一年中学完了哪几本教程,大概是能弹到什么程度,希望参加一次表演,学琴两年后大概是什么程度,参加一次英皇的考级或者是别的;这两个月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希望学习两到三个月后,比如说考考级呀,参加一些汇报表演等等,有什么样的小目标。


这其实就是把一个很宏伟的大目标切成一个个小的目标,他觉得他自己一努力就可以达到这个小目标。否则如果给他设一个很大的目标,他觉得可能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这样自己也会失去信心。


一提到目标,不管大小,总有人感觉好像是在给孩子施加压力。但其实阶段性的目标对孩子是很好的激励。


比如考级,是双刃剑,做得好可以起到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举个栗子,我曾经碰到一个学生,当时程度是一级多一点,考二级又有点困难。但是我和家长商量了一下,因为半年后才考级,如果加强练习,有可能跳一跳能拿下二级;于是家长、老师、孩子一起商量,如果要半年后有可能拿下二级,那么这个半年里应该做些什么。当时效果就非常好,孩子不是茫然的被动的学习,而是因为阶段性目标明确、而且有达到的可能性,加上有家长和老师的激励,激发作用很明显,这半年时间的学习达到了其他孩子七八个月甚至一年的任务,半年后果然顺利考级。







为什么练了很久提高却不快?



在教学中碰到很多这种情况,我问小朋友家长:“这周你们练琴了吗?”“练了练了。”“练了多久?”“每天都练好几个小时啊。”但是一看孩子的回课情况,比起上周,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或者比起上周还不如。


那这是什么问题呢?他没有有效练琴


所谓的有效练琴就是控制练琴时间,并非练得越多越好,打疲劳战的练习是毫无意义的。还不如让孩子去休息会儿,或者玩一会儿。练琴的时间可以不长,但是效率一定要高,要提高效率,就要做针对性的练习


比如说一周有六天的练习时间,每天一个小时,可以拆分成早上和晚上各半个小时,这个要看孩子自己的情况。早上半个小时,可以有十分钟时间做手指预热和灵活度练习,剩下的二十分钟,可以集中练习音阶、曲子中有难度的片段,看清楚哦!是要把有难度的片段挑出来集中练,切忌整段练习。等到晚上的三十分钟,我们可以再做五分钟的手指预热练习。这个在练琴之前是很重要的,要让手预热起来,让它达到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再剩下的时间,可以把早上没有解决的困难再来巩固一下,或者是练习曲子的困难片段。


到了临近回课的几天,那时练习曲以及曲子的困难片段都巩固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进行到完整性和音乐性的训练。


总之每天每小时的练琴都要有针对性,切忌从头到尾来一遍,那样有问题的地方仍旧会有问题,拉了多久弹了多久都是没有用的。







上学以后没时间练琴怎么办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们现在上学了,学习越来越忙,真的没时间练琴!”


是的,我能理解,尤其我自己的孩子也上了小学,要平衡好学习和练琴确实需要家长花很多的心思。


但真的没时间吗?也未必,只是我们要善于化整为零


首先,不能把练琴当成一种额外负担,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学琴的兴趣,心理上也会有抵触情绪。


其次,时间是需要挤的,可以化整为零,比如说早上可以早起20分钟,花20分钟活动手指、巩固一下手型,弹一首简单的练习曲,这样这样既有利于醒脑,又练了琴,还能让一天的学习在音乐声中愉快的开始。晚上做作业累了,也可以花30分钟弹弹自己喜欢的曲子,劳逸结合,家人也可以围坐在一起,让孩子来一段表演,给了他舞台感和锻炼表达自我的能力。







为什么一首旧课要练那么久呢



有时候在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家长,说:“哎呀老师,我们这个旧课已经练了很久啦,我们要上新课,我们要考级。”


老师为什么不教课呢?家长有没有想过?


原因很简单,旧课孩子并没有掌握,再上新课,问题仍然存在,是吧。


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学习一定是一环扣一环的,有些课程不能跳过。比如一个孩子本来是考二级的水平,家长硬跟老师要求“我们已经学了三年了,你看人家学三年都考四级了,我也考四级吧


能考过吗?能考。在中国目前的一些考级要求下,肯定是可以的。大不了几个月或者大半年就练一首曲子好啦。老师也可以加课,再请个陪练来练。


但是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式真的是不可取的。因为中国式的考级是衡量孩子学习阶段的难度,并不能全面测评孩子的真实水平。


我觉得对于学音乐的孩子来说,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艺术学习有它的规律,你能弹或者你能拉四级固定的曲子,并不代表你有四级水平。机械地弹出音符,和理解后弹出的音符和旋律,其实完全是两码事。音乐不是机械化的制造,而是背后包含了太多的人文内涵。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学习音乐,归根到底是希望他能够通过学习音乐感受到这些音乐当中的一些人文情感、喜怒哀乐等等。我们希望他能够通过音乐感受到这些,理解到这些,从而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


所以,一定要尊重艺术学习的规律。


这也回到一开始的时候,我曾经说过,为什么在艺术教育的时候,家长的心理准备如此重要,一定不能有“投资”心态!






更多干货内容

下期推出

其实,方蕾老师的讲座,以上仅是上半部分。因为干货内容实在太多,微信文章篇幅所限,今天仅分享上半场。


下半场主要是答疑,很多家长的困惑,方蕾老师当时都一一作了解答。


开通一个小福利,你对孩子学琴有任何疑问,可以在本文下面留言,我们近日会推出方蕾老师讲座分享的下篇(答疑篇),她会从你们的留言里挑选部分进行回答的。


敬请期待哦!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吧~

—·END·—



大手牵小手

开阔视野、理性思维

分享全球亲子新知、提供丰富资讯活动

有用|有爱|有趣

———————— * ————————

回复 幼升小 查看人气最高的升学攻略

回复 幼儿园 查看择园在园的贴心资讯

回复 区县名 查看所需区县的招生政策

回复 亲子游 查看新鲜有趣的出游建议

回复 育儿经 查看轻松实用的育儿技巧

回复 聪明玩 查看丰富启智的游戏心得

回复 财商课 查看专业有趣的财商培养

回复 妙厨房 查看简单美味的独家食谱

回复 绘本馆 查看美丽精妙的童书推荐

———————— * ————————

欢迎关注 转发分享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西洋乐器网社区